首页 资讯 正文

从水电工到“蚂蚱王”:会泽95后青年返乡创业养蚂蚱“蹦”出百万财富路

体育正文 39 0

从水电工到“蚂蚱王”:会泽95后青年返乡创业养蚂蚱“蹦”出百万财富路

从水电工到“蚂蚱王”:会泽95后青年返乡创业养蚂蚱“蹦”出百万财富路

提起蚂蚱,对许多(xǔduō)人而言,那是童年在田间地头与伙伴追逐嬉闹时(shí),突然蹦起的“草上飞”,是令农民眉头(méitóu)紧锁、担忧庄稼遭(zāo)殃的“农作物克星”。然而,在会泽县95后青年王文山手中,这群曾经不起眼甚至遭人嫌弃、体重不足0.5克的小蚂蚱,从田间害虫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绿色美食”,也成为撬动百万元产值(chǎnzhí)的“黄金产业”,为当地群众“蹦”出(chū)一条增收致富的特色路径。

走进会泽县宝云街道头塘村王文山的(de)蚂蚱养殖基地,十多个标准的养殖大棚一字排开(yīzìpáikāi),大棚里,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蚂蚱堆在地上和棚壁上,工作人员抱来青草,顺着棚里一扔,成群结队的蚂蚱争先恐后地蹦跶着抢食,犹如(yóurú)千军万马(qiānjūnwànmǎ)。

“这个(zhègè)棚里的蚂蚱(màzhà)是(shì)成虫,已经被人预定了,过两天客户就来基地装箱(zhuāngxiāng)运走,这个棚里的蚂蚱差不多还要再养20天,这个棚里是出生不久的幼虫。”王文山向记者介绍着不同“蚱龄”的蚂蚱,眉眼里尽是喜悦与期待。

记者发现,每个饲养蚂蚱(màzhà)的大棚里,都有四五个面积约4平方米(píngfāngmǐ)的长方形(chángfāngxíng)“沙盘”,里面装满了细沙,王文山介绍,这是专门用来让蚂蚱产卵的“温床”,来到饲养蚂蚱成虫的大棚,王文山和他的徒弟从“沙床”里刨出(chū)一条条长约2到3厘米、蚂蚱肚子般粗细的、沾满了着细沙的东西,“这个就是(jiùshì)蚂蚱卵,”王文山一边(yībiān)介绍,一边随手捡起一条卵,掰开,“你看(kàn),这里面每一粒(yīlì)细长的蚂蚱卵,经过专业的孵化,都会长成一个小蚂蚱,像这一条蚂蚱卵可以长出五六十个蚂蚱。”

蚂蚱孵化室,温度湿度监测仪(jiāncèyí)、恒温器、孵化盘、孵化架一应俱全,“在孵化盘里铺上一层潮湿的锯末(jùmò),把蚂蚱卵均匀地铺在锯末上,再(zài)覆盖上细腻潮湿的锯末,放在孵化架子上,温度恒定在25度到35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至80%之间,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蚂蚱幼虫(yòuchóng),放进大棚进行饲养,一批蚂蚱从幼虫到成虫(chéngchóng)大约需要35天到(tiāndào)40天。”王文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蚂蚱养殖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王文山养殖(yǎngzhí)的蚂蚱(màzhà)大多从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直播间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gèdì),以及会泽、曲靖、昆明等地的各大餐馆,零售价每公斤约80至90元,目前,他的12个蚂蚱养殖大棚(dàpéng)每年能卖出蚂蚱6吨左右,每年能实现产值50余万元。

“蚂蚱养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风险的,而且是一个(yígè)投入少,回报多的产业,目前我基地的蚂蚱都是供不应求。”王文山介绍,在蚂蚱的养殖过程中,只要喂草就可以了(le),需要注意的是喂养蚂蚱的饲草不能带露水(lùshuǐ),“吃了带有露水的草,蚂蚱就会得肠炎(chángyán)病。”

1995年(nián)出生的(de)王(wáng)文山初中毕业就到昆明等地(dì)打工,在建筑工地上,王文山从开始(kāishǐ)的学徒做到水电技术工,“虽然每天也有200到300元的收入,但是在建筑工地打工居无定所,还是觉得家乡好。”一个偶然的机会(jīhuì),王文山了(le)解到蚂蚱养殖这个产业,从网上学习了蚂蚱的养殖技术,又到昆明、禄劝等地去实地参观了解后,2020年,王文山决定返乡创业,在会泽县成立晓山(xiǎoshān)养殖有限公司,从广东购买了蚂蚱苗,开始了他的蚂蚱产业。“开始的一年由于技术火候掌握(zhǎngwò)的不够好,温度湿度控制不到位,蚂蚱出苗率低,没有赚到什么钱,后来慢慢总结经验,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套技术。”王文山回忆。

看着王文山养殖(yǎngzhí)蚂蚱赚了钱,附近(fùjìn)的乡亲们跃跃欲试起来,王文山毫不保留地免费教他们技术,“我把自己掌握的全套蚂蚱孵化技术教给他们,在养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也会通过(tōngguò)微信视频远程(yuǎnchéng)协助,或者亲自到现场指导他们。”

目前(mùqián),王文山带起了15个徒弟,他们分别在娜姑、者海、五星等地养起了蚂蚱,“我(wǒ)觉得蚂蚱这个产业非常好,投资不大,回报又高,周期又短,在我师傅的指导下我已经掌握了全套技术,养殖了6个大棚的蚂蚱,每年都有20万元(wànyuán)左右的收入(shōurù)。”娜姑镇盐水(yánshuǐ)村群众贺文龙说。

据了(le)解,王文山带着他的徒弟们在会泽县共建起(qǐ)了100多个养殖大棚,每年可以(kěyǐ)养殖蚂蚱20多吨,实现产值200多万元(duōwànyuán),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蚂蚱在王文山和徒弟们手中变成了百万元财富的致富大产业。

“我们现在养殖的品种叫(jiào)东亚飞蝗,主要(zhǔyào)是保障大众消费,未来我打算(dǎsuàn)引进丁蜢等品种,这种品种每公斤能卖1500到2000元,走高端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也为自己和徒弟们带来(dàilái)更大的财富。”王文山说。

记者(jìzhě):代玉春 秦本林 秦露(实习)

从水电工到“蚂蚱王”:会泽95后青年返乡创业养蚂蚱“蹦”出百万财富路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